当前位置: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制作了“厦大文物二十四节气图”绘出光阴和历史的故事带您回看即将过去的壬寅年的节气风景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为您献上二十四节气的“复古”打开方式快来一起看看吧!立春三羊开泰万事吉清代林嘉三羊图轴此幅作品为绢本,纵68厘米,横32厘米,出自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林嘉之手。其线条遒劲利落,用笔流畅。三只羊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画面给人清新淡雅、精致细腻之感。雨水润物...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斗转星移,岁末寒天,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已悄然降临。冬去春来,辞旧迎新,在这滴水成冰的极寒时节,万物蛰伏以待春。《授时通考·天时》释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虽然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但正如黎明前的黑暗...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其一》 小寒,虽处深冬冷,已是春萌动。进入小寒,冬天也进入了尾声,此时虽有切肤刺骨的寒意,但在一片冰雪覆盖下,春芽早已开始萌动。古人认为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在小寒时节,南飞的大雁已经开始启程北归,喜鹊为了繁衍生息忙着修筑爱巢,野鸡也出来觅食鸣叫。在冰封万物的深冬,是大自然中的生...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唐)杜甫《小至》”冬至,日南至,昼短至,阴极至。冬至这日,太阳南行到极致,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阴盛至极的一日。自古冬至便是大吉之日,所谓“冬至大如年”,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因此又有“亚岁”“冬节”的别称。《东京梦华录》对此有极为生动的描述:“十一月冬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每年公历的12月6日至8日之间,我们都会迎来大雪节气。这是进入冬季的第三个节...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宋)黄庭坚《春近四绝句》小雪,是入冬以来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因天寒,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开始飘雪,又因地未冻,所以雪花如碎琼乱玉,若有似无,小雪节气因此得名。《群芳谱》中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进入小雪,众芳摇落,万木休眠,唯有早梅凌寒独开,枝头初绽,为水墨人间平添一抹娇红,瞬间生动了眉眼。梅花集高洁、...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立冬,“四时八节”中“四立”之一,预示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藏的状态。《孝经纬》有云:“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进入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们也停止劳作、休养生息,以期来年的兴旺...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宋)陆游《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由秋入冬的转折。此时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论衡》有云:“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 进入霜降节气后,气温骤降,天青...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唐)韩愈《木芙蓉》昼暖夜凉,寒生露凝,又是一年寒露将临,此时的北方,部分地区已是千里霜铺、万里雪飘,而在八闽大地,才将将暑热稍褪,气爽风凉。《通纬·孝经援神契》有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寒露前后是一年中螃蟹最为膏满黄肥的时节,此时邀上三五好友把酒持螯,醉卧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