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先民对“月神”的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随着祭月仪式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又被赋予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之意,人们以吃月饼、看花灯、饮花酿等活动来祈祷阖家团圆幸福,寄托思念故乡亲眷之情。
这面明“蟾宫焕彩”八卦纹铜镜,是林惠祥先生在1938年购得,后随其辗转南洋避难十数年,最终于1951年2月无偿捐赠给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铜镜径长33厘米,厚1.2厘米,镜背中心一乳钉,周边环绕八卦纹样,外刻“蟾宫焕彩”四个大字。
这面铜镜并非一般闺阁女子所用的梳妆镜,它是一面风水镜。在风水学中,人们认为镜子是镇宅避煞的风水宝器。因此古人常常会在家中屋檐门楣上悬挂风水镜,以驱邪避凶、保家安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神明,故能辟邪魅忤……”。古人称太阳为“金乌”,月亮为“金蟾”,月宫也因此被称为“蟾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蟾代表着平安如意、健康长寿,招财进宝等吉祥寓意。这面铜镜上的“蟾宫焕彩”字样正象征了光明兴旺,八卦纹样则指代如意吉祥,人们将其悬于梁上,是希望它像月华一样照得满堂生彩、人畜兴旺。
值此中秋佳节,谨以此“蟾宫焕彩”八卦纹铜镜,祝老师、同学、校友们节日快乐,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