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数九寒天迎亚岁

时间:2022年12月22日

来源:

浏览: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唐)杜甫《小至》




冬至,日南至,昼短至,阴极至。冬至这日,太阳南行到极致,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阴盛至极的一日。自古冬至便是大吉之日,所谓“冬至大如年”,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因此又有“亚岁”“冬节”的别称。《东京梦华录》对此有极为生动的描述:“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自殷商时起,冬至日赴祭坛祭天便成为历朝天子最重要的行程,祭天所用之礼器便是“六瑞”之一的玉璧。人类博物馆收藏有数十枚各种形制的玉璧,其中这件汉龙凤谷纹玉璧,径长22.5厘米,厚0.6厘米,是首任馆长林惠祥先生在1957年11月6日于北京振寰阁购入的。此玉璧由青玉琢成,正背两面遍饰花纹,且纹饰相同。外圈由三组双身合首变形龙凤纹组成,内圈则密布排列齐整的谷纹,两层纹饰中以绳纹分隔,层次分明。

玉璧是我国传统玉礼器之一,古人认为玉是山川凝结的精华,是自然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将玉按照 “天圆地方”的理念,雕琢成扁平带中孔的圆形,即成玉璧。用玉璧祭天,有祈祷风调雨顺、消灾除厄、万物圆满之意。如今,人们将玉璧变形成了平安扣系于胸前,以希冀能护佑安康,保家安宅。




文稿:孙雯

海报设计:马天怡

排版:马天怡

审核:靳小龙、林秀莲

厦门大学档案馆 / 文博管理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