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传统的认知里,中国的货币史是从海贝开始书写的。本期“策展人说”将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是: 贝币究竟是不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近日,经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教授转交,文博管理中心收到湖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部《谭维四档案》整理组所寄《江陵纪南城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简讯——参加纪南城考古会战总结(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实习队)》(七五年第十一期)油印本,一式两份。这份史料来自湖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部正在整理的、上个月刚收藏进湖北省博物馆的《谭维四档案》。谭维四,著名考古学家、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曾主持发掘曾侯乙墓,并主持复制了...
6月27日—30日,福建日报接连推出《追寻福建文明之光》系列报道,包括《福建人的远古家园在哪里?》《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蓝色星辰”》等四篇报道。这是在大众媒体层面,第一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福建史前文化、文明演进历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福建率先报道地域文明探源的一次尝试,是一次“行走福建,读懂中国”的重要探索。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
裹挟着先人的珍贵记忆,从蒙昧混沌中走来,福建先民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状态,进入新石器时代。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制作陶器、瓷器,并且伴随着需求多样、技术升级,创造出令人惊羡的中国最早的龙窑、最早的原始瓷器。10000多年前闽西漳平奇和洞,福建先民把取自脚下大地的土壤,经过水的凝聚、手的捏造和火的烧炼,制作成一件件陶器,完成了一次从无到有的伟大尝试。4000多年前闽北浦城猫耳山,被称为“中国龙窑鼻祖”...
编者按厦门大学书画收藏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一个多甲子以来,书画藏品不断丰富拓展。特别是近两年,欣逢百年校庆,厦门大学书画档案收集掀起新高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书画档案工作,亲自督办归档;相关单位书画归档工作井然有序、规范移交;更有书画名家、知名学者和业界校友热忱捐赠有重要收藏价值的作品。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画家、美术史论家洪惠镇在《厦门大学馆藏书画珍品》前言中,曾对早期的馆藏书画进行过系统梳理、...
徐悲鸿大师的奔马天下一绝,大师笔下的雄鸡同样世上无双。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大师画的雄鸡不下几十上百幅,只只挺胸傲立、喙如钩、矩(公鸡脚上一根刺样的东西)似铁、冠如烈焰、尾翎高翘,而且大部分身披如雪白羽,仅胸部和腿部及尾翎黑似漆。像这样的雄鸡图小时候我在家里曾亲眼见过一幅(应该就是这幅,甚至被我摸过,请原谅我当时太小不懂事)。那是父亲的朋友徐悲鸿大师送给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礼物。就是这幅《雄鸡一...
八骏仍骁腾,田横留气节。先生已百年,后生记身前。创作中的徐悲鸿1953年,我校人类博物馆正式开馆,同年徐悲鸿先生与世长辞,而他亲书的“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如今仍挂在博物馆的正门。几笔亲提,提示着我们,先生与厦大千丝万缕的联系。国画大师与南方之强的故事,让小编为你慢慢道来……徐悲鸿题“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1953年3月16日是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开馆日,林惠祥在馆内办公室取纸手记一则:徐悲鸿赠所作中画“白雄...
作者郑德坤,著名考古学家,福建厦门人。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哈佛大学获考古学博士学位。1934-1936年,任教于厦门大学。本文系1936年郑德坤教授主持发掘泉州唐墓后所撰文章,于1939年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学刊》。译者孙静,江苏宜兴人。现就职于泉州师范学院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译文发表于《泉南文化》2022年第1期。郑德坤教授考古发掘1936年春,泉州(官方称为“晋江县”)正动员数千人在其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建造一个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