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四时八节”中“四立”之一,预示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藏的状态。《孝经纬》有云:“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进入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们也停止劳作、休养生息,以期来年的兴旺吉祥。
人类博物馆收藏的这卷清仿沈周水墨山水图手卷,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江启温于1961年8月捐赠的。整幅画卷横758厘米,纵35厘米,由六张纸拼接而成。绘者用浓淡相宜的笔墨,从右至左依次描绘了霜雪覆盖的竹篱茅舍、寒川涧肃的山谷密林、蓑翁独钓的浩渺冬江。构图疏密有致,意境缥缈高远,一幅“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面跃然纸上。卷尾题:“世节欲学予拙笔,为山水粘此长卷,索为雪意,信手涂染琼林,玉𪩘槎牙,杂沓幻出。毫颖良以自快,掷笔观之,为之起粟,于肤辏腠间真有寒气逼人。世节笔力之至亦自知也,今其言似矜初,可丛世节喷饭耳。长洲沈周。”题款下钤朱文印“沈氏启南”一枚,另在画面衔接处还钤有五枚“启南”朱文印。
此幅画卷为仿沈周而作。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的山水画独树一帜,形成了练达浑厚、苍茫葱润的独特艺术风格,一直是众多绘画者争相临摹仿效的佳品。此幅仿作很好地承袭了沈周把诗风与画格相结合的文人画特点,使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