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厦大文博管理中心推出“百年厦大‘掌’中读”系列,以时间为轴,重温 “厦大初创”“长汀岁月”“人民新厦大”“南强春天”“奋进一流”的百年足迹,感悟百年厦大积淀的精神与文化,从中汲取奋进新百年的磅礴力量。
编者按:2021年是厦门大学建校百年,幸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百年来,厦门大学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百年来,厦门大学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历经创校初期的开拓、抗战烽火中的坚守、建设新中国的奋斗、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凝聚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之魂,锻铸了“南方之强”的气度与风骨。厦大文博管理中心推出“百年厦大‘掌’中...
同安楼是厦门大学群贤楼群五栋校舍之一。群贤楼群(自西向东依次为囊萤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映雪楼)背靠五老峰,面向厦门港,与南太武隔海对望,五栋楼一字排开,“直如文笔又如矢”。它们是百年厦大的首批校舍,嘉庚风格建筑典型代表、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安楼以厦大创办人陈嘉庚先生的家乡——同安县集美社(现为厦门市集美区)命名,表达了陈嘉庚先生深切的爱国爱乡之情。同安楼历史照片历经百年沧桑,中西合璧、...
“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这是忠勇为党的归侨女英雄陈康容在被国民党顽军活埋前,挥笔写下的一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感天动地,惊天泣鬼,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陈康容烈士(1915-1940年)陈康容,原名月容,曾用名陈亚莹,笔名胜子,祖籍福建省永定区岐岭镇下山村,1915年出生于缅甸一个华侨家庭。1930年,陈康容随父回到家乡,随后进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在集美中学读书期间,康容深受革命师友思想影...
编者按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2014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将9月30日设立为我国烈士纪念日),“国庆勿忘祭先烈”,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厦门大学烈士园,一起缅怀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同时致敬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奋战的英雄。厦门大学的校园中,坐落着一座烈士园,园内屹立着罗扬才雕像石碑,雕像背靠建南大会堂,面朝鲁迅广场,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
五老峰之麓,厦门大学之邻,有一座“千年古刹”南普陀寺,它是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中)厦门大学支部和总支部即在南普陀寺“公伦社”二楼成立。后“公伦社”拆除,原址上建成南普陀寺正门东侧房屋。中共(闽中)厦门大学支部遗址现状一、挺进厦门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中共闽浙赣省委闽中地委派遣“挺进工作队”到厦门开展党的活动,队长许集美,队员郑种植、施能鹤。这是厦门沦陷后最早回到...
构造典雅独特的集美楼,坐落在演武运动场旁,背靠五老峰,面朝厦门港,是厦大嘉庚风格建筑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名字来源于厦大创办人陈嘉庚的故乡——集美,蕴含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教育救国的信念。解放战争时期,集美楼二楼西侧大房间是中共(城工部)厦门大学支部活动地。集美楼历史照片一、酝酿与准备抗日战争刚胜利时,全国争取和平民主的氛围浓厚。1946年3月,中共闽浙赣省委闽江工委派党员黄猷(厦门人,福建...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台湾同胞的足迹。他们从岛内来到大陆,被中国共产党人感召,自愿加入这个伟大的群体。让我们走进厦大学子、在京台胞郑坚的故事,以他的视角和心路,看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和信赖。人物名片:郑坚,1927年出生于台湾彰...
这是一封30年前来自海峡对岸的信,信中写道:“四月初本人有缘参与贵校七十周年校庆及贵所新厦破土,殊以为幸,承蒙热烈欢迎,曷胜铭感。贵我两校今后在学术交流方面,希望早日展开,相互切磋,共谋进步,诚后生学子之幸也。”收信人时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寄信人台湾淡江大学校长赵荣耀。寥寥百来字,承载着厦门大学乃至大陆对台交流的重要印迹。台湾高校代表团首次访问大陆高校信写于1991年7月20日,记录了淡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