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6 2023

    缅怀伟人|厦大校史馆里毛主席照片背后的故事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厦大校史馆中展出一张毛泽东同志与陈嘉庚先生的珍贵合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共同缅怀伟人走进照片背后的故事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对侨务十分重视1938年3月毛泽东为爱国华侨题词号召“全体华侨同志应该好好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战胜日寇。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而早在1937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便在新加坡积极倡议领导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

  • 10-21 2023

    校园茶座 | 陈嘉庚的六次生日前后

    前言2023年10月21日,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49周年。他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赤诚报国、倾资办学,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循着历史的时间线,了解嘉庚先生六次生日前后的故事,再次领略这位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伟大侨领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独特人格魅力。陈嘉庚的六次生日前后2000级历史系校友、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学者  董立功1874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

  • 08-06 2023

    潘世墨:大南新村的故事(下)

    今日大南新村3号楼杨明志详细地向我讲述他家的祖屋 —— 大南路3号的历史。大南1号、3号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之初,为杨明志的祖父杨孝西先生所建。上世纪90年代,校园重新规划1号楼被拆除了。100多年来,3号楼始终是杨家的寓所,杨家从来没有离开祖屋。因此,3号楼成为大南新村的缩影,杨明志家庭三代人是大南新村历史的见证人。3号楼占地面积约一亩,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造价五百圆大洋。楼房附属一座平房(土地使用面积79平...

  • 06-10 2023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鼓浪屿上的厦大记忆

    今天是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6年起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将其调整设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你知道福建现有几处世界遗产吗?(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福建现有“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泰宁)”“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五项世界遗产;另有海上丝绸之路、三坊七巷、闽浙木拱廊桥、闽南红砖建筑、万里茶道等五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

  • 04-19 2023

    纸上百年|历史上躬行调查实践的厦大师生

    纸上百年|历史上躬行调查实践的厦大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厦门大学素有重视调查研究的治学传统,百年来进步的厦大师生躬行实践,以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不懈探索着民族救亡、改造社会的艰难道路。重视调查研究的治学之风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厦...

  • 08-05 2023

    潘世墨:大南新村的故事(中)

    1937年大南新村全景图位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大南新村别墅群有10栋,建于1920年代初至1930年代中期,由华侨兴业公司兴建,与厦大的“祖厝”群贤楼群同时期,其中3号楼于1922年落成,是大南新村最早建成的别墅。抗战前,根据华侨兴业公司规划,大南新村由1号楼至7号楼的7栋独立的别墅组成,以后又增加3栋。大南1号、4号、6号外面是60年代建设两座教工之家 —— 工会俱乐部,后拆除改建建文楼。大南3号、5号、7号与国光楼之间是大...

  • 03-01 2023

    师者说师|熊德基老师的厦大情谊

    作者陈孔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长期从事台湾历史、台湾政治及两岸关系、两岸文化研究,被誉为台湾研究领域的"南派泰斗"。熊德基老师在厦大任教只有五年时间(1946-1951),但他对厦大却有着深厚的情谊。熊老师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等职。1946年来校担任历史系副教授,解放前曾经担任厦大党支部书记,中共闽西南厦门临时市委书记。他多次和王亚南、郭大力、林惠祥、罗志甫等进步...

  • 08-04 2023

    潘世墨:大南新村的故事(上

    从大南校门走进厦门大学如诗如画的思明校区,有一别墅楼群特别显眼,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大南新村。凡厦大人,甚至略知厦大的人,都知道这个大南新村,她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她所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和透露出历史沧桑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位于学校核心区域的别墅楼群,在学校的历史档案里,只有片言只语;在诸多有关校史的著述中,也是语焉不详。人们熟悉她的模样,却不晓得她的身世。在世人面前,大南新村被蒙上一层厚...

  • 02-15 2023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史前家园

    央视新闻,赞11852022年9月29日,“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开展。这是厦大首次邀请社会博物馆进校园举办专题展览,也是三明万寿岩遗址文物出土以来首次走出遗址中心、走进大学办展。万寿岩遗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作出两次重要批示抢救保护下来的文明瑰宝。近期,国家文物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合作推出系列时政微纪录《习近平的文化情缘》。第九期《史前家园》,让我们...

  • 02-02 2023

    厦大与泉州考古往事——由1936年泉州唐墓的发掘谈起

    访古泉州要理解当代泉州的历史文化脉络,无法不回到20世纪初开此风气的“筚路蓝缕”者们。这些在近代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张星烺、陈万里、顾颉刚、艾锷风(G.Ecke)和戴密微(P.Demieville)均曾于20世纪20年代先后访古泉州。学者汪毅夫、洪峻峰和陈桂炳都相继论述过1926一1927年间的厦大国学研究院与当代泉州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根据他们的研究,第一次访古调查(1926年10月31日一11月3日)由张星烺、艾锷风和陈万里同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