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亦称“忙种”,是一年中农民们最为忙碌的一个节气。《周礼》有云:“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时节,南方地区的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则忙着割麦打谷。进入仲夏,梅子黄时,百花凋残,古时候的文人大夫与官宦仕女们也会在此时青梅煮酒,饯送花神。
人类博物馆所藏这件清乾隆绿地轧道粉彩折枝花卉纹瓷碗,高6.2厘米,口20.7厘米,底8.5厘米,于1963年10月购买自厦门文物商店。其口沿外折,弧腹,圈足,碗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章形款。碗外壁以绿釉为地,内壁光素白釉,口沿涂酱釉,外壁轧道卷草纹,粉彩绘各色垂枝花卉。此件藏品绿地鲜嫩纯净,白釉莹润透明,轧道清晰规整,粉彩明艳生动,造型典雅大气,为乾隆年间民窑中的精美之作。芒种时节麦饭香,古人用此“绿地”配“粉花”之碗盛食,相得益彰,自然融洽,给人以色香味美的感受。
在我国璀璨悠久的陶瓷发展史上,清代乾隆年间开始流行的色釉地轧道粉彩器可谓一朵绚丽的奇葩。其色釉有粉红、胭脂红、绿色、蓝色、黄色、松石绿等,亦称“彩中彩”。“轧道”,也称“压道”,是在色地上以铁锥等尖状工具,剔划出较浅而细密、连续而规矩的纹饰图案。这种装饰技法最早见于清代雍正官窑珐琅彩瓷器上,乾隆时期则移植到粉彩瓷器上,被称为“轧道粉彩”,成为乾隆朝及之后一种流行的瓷器装饰工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