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党组织最终将目光放在了两名厦大学生党员——茹民德与林通富身上。
在看见联络人的那一刻,茹民德与林通富深知,这时候的传唤,绝无轻松之意。
原来,为阻解放军的南下之势,国民党正筹划在厦门修建一大批防御工事,其中就包括数百座碉堡的建设。此时,政府正在招募技术人员担任监工,负责此事的是国民党当局建设科科长林某,如果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打入其中,收集情报,尤其是弄清碉堡建设的方位和布局,那么,对减轻未来解放时付出的伤亡,一定大有裨益。
茹民德与林通富交换了一个眼神,在那一瞬间,他们都看见了对方清晰、笃定的目光。
很快,两人就打通当时防御工程处的关节,当上了临时监工员。防御工事修筑的诸多事宜由当时的上校军官沈某负责,工程则包给陆根记营造厂。两人被分配到鼓浪屿,住在二包鼓浪屿信合营附近。每天上工下工,忙碌紧张。
两人本想在工作过程中趁机考察碉堡的修筑方位,甚至还想借用对照地图的机会记下碉堡的分布状况。但国民党的监视与防范极严,工程处在施工中不但不将整个碉堡布局图交给两人,而且每浇注一个碉堡都要由工程处派军人来确定地点和方位,只交这个碉堡的结构图,一待立木模,扎钢筋、浇混凝土的工序完成后,图纸就被收回,两人根本没有机会予以仔细查看。
那么,要怎样才能取得整个地区的碉堡布局图呢?茹、林两人陷入了紧张的沉思中。
好在,幸运之神很快就垂青了这两位苦心孤诣的青年。
7月,国民党开始进行金门岛防御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地点设在厦门市政府的建设科内,在这其中,恰好就有厦大土木系专业的同学参加。这给两人提供了绝佳机会。一天,林通富以探望同学为名,去其办公室了解情况,暗中向同学要了一张1:50000的厦门全市(包括鼓浪屿在内)军用地图,以便将收集到的每个碉堡位置标入其中。
国民党厦门市防御工程的碉堡群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是由鼓浪屿面向龙溪、海澄方向的防御工事,在这一线上,一共构筑了三四十个碉堡,借此抵御人民解放军从龙海方向渡海攻上鼓浪屿;第二则是从厦门市面向鼓浪屿的轮渡码头两侧构筑的一二十个碉堡,用于防御人民解放军攻克鼓浪屿后再过海进攻厦门;三是在与大陆集美隔海相望的高崎地区构筑了三四十个碉堡,以防人民解放军由集美渡海攻入厦门。
就碉堡位置的收集而言,两人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鼓浪屿的碉堡是茹、林两人自己监工的,这还好办。在监工过程中,每当一个碉堡完工,他们就在地图上标明位置。而轮渡码头两侧的碉堡位置也比较容易搜集。每天,两人从鼓浪屿回厦门大学,或者上街看电影时都要经过市区,以临时监工员的身份合法观看这一地区的碉堡,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到了7月下旬,鼓浪屿的碉堡全部竣工后,工程处就将两人调回办公室做内业工作,例如绘制碉堡的竣工图和编造工程决算等。这都为两人出入每个碉堡测量细部尺寸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