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赛马》记载:中国大陆洋人赛马始于厦门,外国人在鼓浪屿修建了赛马场,1842年秋举行首次赛马。英国《泰晤士报》登载显示1843年4月9日,鼓浪屿举行了厦门春季赛马会。鸦片战争后厦门开埠,厦门的洋人逐步增多,也把西方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带到了厦门,如壁球、板球、网球、保龄球率先在鼓浪屿开展,其中之一是赛马,但由于赛马需要较大场地,在鼓浪屿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随着赛马活动快速发展,赛马场从鼓浪屿改到鹭江对面的海后滩,最迟在1868年已迁至演武场。当时的演武场仍然是清军武营操练的场所,每年元旦过后,由马会向武营租演武场,之后请来木匠造好木栏,内外两大圈基本呈圆形,漆上白油,标界出跑道。而演武亭前是一段直跑道,非常有利观看,因此演武亭就成了嘉宾汇聚的地方,每次赛马都会邀请水师提督、兴泉永道、厦防同知等地方官员及地方名流到场观看。
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赛会准备各种奖杯,从“格里芬杯”(the “Griffin” Plate)的金奖到给落败小马驹的安慰奖,有来访的洋人出资设立的“访问者杯”,还有帅气绅士号召淑女们出资捐钱专门设立“淑女奖项”(the “Ladies” Purse)。比赛结束时,奖杯还会刻上马主、骑手以及马驹的名字,以表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