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我更加积极地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连续担任两个学期的厦大学生自治会理事,并于 1948 年秋,以地下党厦大总支部委员的身份,参加领导厦大学运的“四人核心小组”。为新中国的诞生,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当年毛泽东称赞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军武装斗争的第二条战线)。由于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卓有成效,到 1949 年初,厦大共有地下党员达 254 名,约占全校学生的五分之一,革命进步力量在学生中占了绝对优势,厦大俨然成了厦门的“解放区”。
1949年春,寒假期间,地下党组织鼓励共产党员上山下乡参加武装斗争,我再次投笔从戎,于2月间毅然脱下学生装,换上农民服,从厦门潜入闽南的安溪、永春一带山区,开辟新的游击区。我们先以中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在农民中开展反征兵、反征税、反征粮的斗争,把贫苦农民武装起来。到六七月间,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的游击队,已经解放了安溪、永春、德化、大田、漳平、宁洋等县城,武装人员发展到2000多人,歼灭敌军2000多人,牵制蒋介石政府的正规军1万多人。我当时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执委兼永 (春) 德 (化) 大 (田) 县工委书记。8月间,我随同闽粵赣边区纵队的参谋长王汉杰到福州,与南下大军第10兵团会师,迎来了闽南的解放,结束了叱咤风云的游击战斗生涯。
解放后,我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农业部门参加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先后在福建武平、大田、宁化等地区参加了土地改革。到基层农业部门的工作经历,让我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翻身做主,过好美好生活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同时在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我也看到广大农民兄弟真心诚意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也让我对当年自己的政治选择,深感欣慰。
1974年,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政策被中共中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又第三次“从戎”穿上军装,奉命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的“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现改名“海峡之声”电台)任副总编辑,从事祖国统一的文宣工作。
此后,我又奉调北京,参加全国台联的筹建工作,并任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至此,可以这么说,我的一生都在为台湾光复、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