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革命遗址故事之五 | 师生革命活动重要集会场所——东膳厅遗址

时间:2021年07月16日

来源:

浏览:

为解决师生的膳食问题,厦门大学首批校舍——群贤楼群(自西向东分别为囊萤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映雪楼)于1922年相继落成时,东西两侧各建有东西膳厅、东西厨房。东膳厅遗址位于映雪楼东侧,现为厦大科学艺术中心前面的校园主干道。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东膳厅因其集聚和交流的便利性,成为了厦门大学进步师生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集会场所。



东膳厅



一、签名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时,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执意发起内战,并任由驻华美军胡作非为。1946年12月,驻华美军对北大女生实施暴行,激起全国人民极大愤慨。消息传来,厦大进步学生立即响应,成立“国立厦门大学抗议美军暴行委员会”,联络厦鼓各中学,联合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并出版《抗暴导报》,宣传抗暴运动。

1947年2月6日,为敦促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平津学生抗暴联合会”发起全国签名运动。厦大抗暴委员会接到该会公函和《发起全国签名运动启事》,即在《抗暴导报》上加以转载。3月1日,厦大抗暴委员会发布《为响应平津学生签名运动告同学书》,第二天早晨在东膳厅号召同学签名。“谁签名谁吃苦头!”,三青团骨干分子大喊。进步学生朱汝安毅然上前,第一个提笔签名。三青团骨干分子恼羞成怒,野蛮殴打朱汝安。此举激起广大同学的义愤和谴责,204位同学纷纷在签名书上签字。



厦大抗暴委员会发布

应平津学生签名运动告同学书》


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运动前后历时三个月,它是解放战争时期厦门大学第一次大规模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厦门市乃至福建省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声援“五二〇”运动

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国统区经济崩溃,师生生活极度困难。1947年5月20日,沪宁苏杭四地学生6000多人在南京举行“抢救教育危机”大游行,呼吁“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暴力镇压,造成“五二〇血案”。

5月25日,东膳厅门口出现声援“五二〇”运动签名单,同学们积极响应,签名者很快超过了半数(按照自治会章程,临时召集大会须有全校半数以上同学签名),学生自治会理事会被迫同意召开学生大会。为了捣乱,三青团骨干分子捏造了一份《厦大各党派名单》,偷偷张贴在东膳厅门口,厦大地下党领导同学进行有力抗争,要求训导处派人撕毁《名单》。

28日晚,全体学生大会如期举行,议定5月29日起罢课,6月2日进行“反内战日”示威游行。三青团骨干分子见阻扰不成,又将《厦大各党派名单》刊发在厦门《中央日报》上,对进步学生施压。学校当局也紧急召开校务会议,号召学生即日上课,不要游行。

6月1日凌晨,国民党当局于出动大批军警包围厦大,抓走3位同学到市府讯问,另将4位同学拘禁在校“劝导管教”。为避免流血事件,厦大地下党组织决定停止6月2日游行,改为在校内集会抗议。1日深夜,3位被捕的同学由校方保释回校。

6月2日下午,同学们在东膳厅举行“时事及反内战座谈会”,商议6月3日继续“反内战”游行。由于国民党的镇压和校方的多次劝阻,不少同学对于“六三”游行产生了动摇。“会上争论十分激烈,决定晚上九时再开全体大会。

6月2日晚上九时,因到会人数不足不能开会。闽西南地下党支部书记杨申和进步学生林坚冰、叶向耀,以石头撞击校钟、猛摇手铃,催促同学到东膳厅开会。终于聚集到多数,十点半开会。厦门要塞司令闻讯,电令学校即刻停止活动,否则以戒严法处断。校方宣布开除三位同学。在王亚南教授带领下,经济系全体教师召开紧急会议,联名向学校吁请,表示若开除三位同学即全体辞职。校方收回了开除命令。



《江声报》报道厦大“六二反内战日”运动


三、普选学生自治会理事会

在革命运动中,地下党和进步师生深刻认识到三青团控制下的厦大学生自治会,不能代表广大学生的爱国民主意愿,不积极领导运动,反而千方百计地阻挠运动的开展;必须取得学生自治会领导权,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运动、团结同学。

“六二反内战日”运动之后不久,学校决定提前结束该学期,厦大地下党组织乘机提出“废除由系级代表间接选举理事会制度,实行直接普选”的口号。三青团想尽办法阻挠普选,均以失败告终,只能尽力参加竞选,可他们推选出的竞选团凑不到十分之一以上会员支持,无法获得正式竞选资格。于是,厦大地下党分别组织“民主自由和福利并重”的晏致端竞选团和“只重福利不提民主”的陈俊炳竞选团。1947年10月,双方在东膳厅进行激烈的选票争夺,“晏团”取得胜利。



《哪一团好啦?》——普选社评


自此,学生自治会理事会这个全校性的合法组织,一直把握在地下党手中,地下党通过它来发动和组织学生爱国运动,直到厦门解放。

四、抗议国民党制造惨案

1947年10月,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惨遭杀害。11月13日下午,厦大师生在东膳厅举行追悼于子三同学大会,寄托哀思,表达愤慨,同时,发表罢课抗议宣言,唤醒师生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厦大学生导报》关于抗议于子三惨案的报道


1948年4月27日,为抗议成都“四九血案”,厦大东膳厅出现一张征集签名单。签名学生超过半数,学生自治会理事会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决定罢课3天并节食,支援被害的同学。28日,发表《对成都“四九惨案”抗议书》《国立厦门大学抗议成都“四九血案”罢课宣言》。



《国立厦门大学抗议成都“四九血案”罢课宣言》


1949年4月1日,南京6000多名师生举行“争生存、争自由、争真和平”的请愿游行,国民党军警打死学生3人,打伤数百名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南京“四一惨案”。厦大地下党组织发起签名抗议活动。5日清早,东膳厅张贴《向四一暴行反击》抗议书,揭露国民党假和平面目。上午九时,在抗议书上签名者即达515人。6日,厦大学生自治会在东膳厅召开全体会员临时大会,决定即日起罢课4天,并发表《为支援南京“四一血案”罢课宣言》,提出“实行真和平,反对假和平”“严惩肇事凶手”“发给全面公费,提高教授员工待遇”“立即停止征兵征粮”等要求。继学生罢课之后,厦大工友罢工、全体教职罢教,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三罢”运动。



厦门大学学生自治会为支援南京“四一血案”发表《罢课宣言》


解放战争时期,东膳厅与厦大进步师生一同奋战在反蒋反美的第二条战线上,为厦门大学赢得“东南民主堡垒”的美誉。东膳厅现已成为校园主干道之一,它所承载的爱国运动和革命精神,将代代相传,激励厦大师生爱校爱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

[2]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史编委会,《厦大党史资料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编印,1987年12月;

[3] 郑文贞,《不息的浪涛》,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

[4] 陈炳三,《囊萤之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文| 董健岚、林秀莲

编辑| 董健岚

图片来源| 厦门大学档案馆

厦门大学档案馆党支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