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烁玉流金赏芙蕖

时间:2022年07月23日

来源:

浏览: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销暑》




大暑,时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火日炙人、高温潮湿,“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了顶点。古往今来,暑热难耐的人们寻出了各种办法来消暑度夏——赏荷便是其中一解。




每年大暑前后是观莲的最佳时节,民间以夏历六月二十四为荷诞。荷,含苞时称“菡萏”,盛开后名“芙蕖”,外具风姿神韵,内赋君子美德,千百年来,在世人的赞颂下,形成了独特的华夏"荷文化"。在水乡泽国的吴越一带,每年观莲节盛况空前,人们荡桨摇橹,泛舟赏荷,笙歌如沸,遍染荷香。



人类博物馆这件清玛瑙莲花水盂为国家三级文物,高7厘米,口径4.8厘米,是林惠祥先生在1949年建国前购于厦门的。此件水盂,取材整块大料玛瑙雕刻而成,色泽纯正,掏膛匀净。取莲之天然形态入饰,器呈一大一小双莲并蒂状,以芙蕖为盂形,周围绕以莲枝、莲叶、莲蓬,刻画细致,巧妙无比。此器设计甚为精妙,施刀设势,将雕工之妙与玛瑙之美结合得淋漓尽致,可谓巧夺天工。

水盂,又称水丞、砚滴,主要用于给砚池添水。赵希鹄在《水滴辨·晋人水盂》中提及“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研(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它形制多样,千变万化,除实用价值外,更多的是作为观赏陈设。古代文人认为,水盂既可养心性,“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又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供置于书斋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笔墨相对。



文稿| 孙雯

海报设计 | 马天怡

排版 | 谈海彤

编审 | 林秀莲、靳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