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简介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29日 - 2023年10月15日

展览地点

人类博物馆二楼展厅

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2.9.29-2023.10.15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福建省文物局|三明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三元区人民政府丨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

协办单位: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厦门市爱乐乐团



1、第一部分

万寿岩一石铺地面

万寿岩遗址人工石铺地面遗迹,面积残存约120平方米。铺石材料为遗址及周边取材,以灰岩角砾为主,排放较平,无方向性,是早期人类有意铺就的,其间有一个大约6平方米的"活动面"。石铺地面为我国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早期人类生活方式和

居住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2、第二部分

万寿岩一排水沟槽


在万寿岩人工石铺地面西北侧和岩壁交接处,有一条大约5米长,人工开凿的排水沟遗迹,呈『 L 』形分布。排水沟槽两壁有明显的刮痕,沟槽是利用钙板的自然倾斜面,把水由北向南再拐向西去,最终注入一个漏斗形的地下溶洞中。古人类巧妙利用地形修凿的排水沟槽有效改善了石铺地面积水状況,提高舒适度。


3、第三部分

万寿岩一动物群体


万寿岩遗址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有灵峰洞遗址、船帆洞遗址、船帆洞3号支洞和船帆洞洞外岩棚地段。根据地层和年代测定,可确定为4个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群并分别命名为"灵峰洞动物群""龙井洞动物群""船帆洞动物群""双连洞动物群"。灵峰洞动物群是灵峰洞遗址上钙板层与遗物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共10种,其中小哺乳类6种。龙井洞动物群中的大多数是我国南方典型的"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员,共26种。船帆洞动物群是船帆洞遺址下文化层中与遗物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共15种。双连洞动物群是船帆洞遗址上文化层中与石制品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共11种。


4、第四部分

万寿岩一石器时代


石器,是指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它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盛行千人类历史的初期阶段。万寿岩灵峰洞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均出自洞内第三层淡灰黄色钙质含砂粘土(即上钙板层)中。右制品共计266余件,锐棱砸击法生产的石片有2件,制作石制品的原料有石英岩、石英砂岩、砂岩、硅质岩、辉绿岩、玠岩和石英7种。船帆洞遗址出土石制品1022件,锐棱砸击法生产的石器有3件,主要分布在船帆洞內的一号支洞、三号支洞、石铺地面、洞口岩棚。制作石制品的原料有石英砂岩、砂岩、石英砾岩和石英岩、粗砂岩、细砂岩杂砂岩、泥灰岩和班岩等9种。


5、第五部分


文化层,指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是全面了解古代遗址内涵和考古分期断代的重要载体和依据万寿岩船帆洞遗址文化层剖面的12层已不复存在第3层为宋元时期;第4层无文化遗物第5层为上文化层,分5A5B两层,出土有大量石制品和化石等遗物,经测定,距今约3万年;第6层分为五个小层(6A-6E),不含遗物;第7层为下文化层,出土数百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距今约4万年,石铺地面'即在此层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