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2014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将9月30日设立为我国烈士纪念日),“国庆勿忘祭先烈”,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厦门大学烈士园,一起缅怀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同时致敬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奋战的英雄。
厦门大学的校园中,坐落着一座烈士园,园内屹立着罗扬才雕像石碑,雕像背靠建南大会堂,面朝鲁迅广场,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青松和翠柏,呈现出宁静祥和又庄严肃穆的氛围。
厦门大学与中国共产党同一年诞生,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创始于1926年2月,是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厦大党组织的建立,为厦门和闽西南党的萌发,中共福建省委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厦大党团组织经历了阵阵惊涛骇浪,克服了重重险阻,不断发展壮大,一直是福建省党的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红旗始终不倒,无愧于“东南民主堡垒”的盛名。
厦门大学党组织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领导师生挽留鲁迅,改革校政,迎接北伐大军入闽;跋涉宁、穗,奔走呼号,请缨抗日御侮;为民先驱,燃烧民主烽火,“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组织师生参加工运、农运,直至奔赴游击区,从事武装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在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厦大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捐躯。罗扬才、杨世宁、黄淑、董云阁、祖晨、翁泽生、陈松生、陈康容、王助、林松龄、陈宗珪、魏子衡、金家泰、陈庚申、张逢明、陈炎千、修省、周景茂、陈绍裘、应家骥等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在厦大师生心中树立丰碑,激励人们为祖国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1986年10月17日,在厦门市解放37周年纪念日之际,厦门大学烈士园落成,这一年也是中共厦大支部成立60周年。烈士园主体——罗扬才雕像石碑由厦大教师、雕塑艺术家孙锡麟设计创作。石碑身高4.5米,由三部分红色花岗岩块砌成,左右两块侧碑中设计出如火苗状的空洞部位,象征着两束火焰。而在主碑部分,利用厚度层次,突出的部分形如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焰,主碑上方正中部位镶着罗扬才烈士的浮雕铜像。这样,整体以浮雕结合透雕的手法,形成三束火焰围绕着罗扬才烈士的浮雕头像,表达以罗扬才为代表的烈士在烈火中永生的主题。石碑斜对面的巨石上,刻有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为烈士园撰写的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虞愚亲笔书写,以志纪念。
厦门大学烈士园凝聚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展现了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浓缩了爱国主义的精髓,成为铭记和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弘扬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教育基地。在烈士园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已经成为厦门大学每年校庆清明祭扫、党组织重大纪念活动的传统。每一次铿锵有力的誓词响起,每一位厦大人都将不忘入党誓言,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和光辉业绩,赓续先烈们为人民革命事业奋勇献身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广大师生坚守岗位,甘于奉献。他们是革命先烈无畏精神的传承者,是这个时代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