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革命遗址的故事 |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地——囊萤楼

时间:2021年05月11日

来源:

浏览:

厦门大学演武场上,五座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囊萤、同安、群贤、集美、映雪自西向东一字排开。1926年2月,囊萤楼111室,一间朝南靠西的小宿舍,见证着厦门地区第一个,也是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成立。曾照亮书本的囊萤之光,在大时代滚滚洪流里,成为照亮真理之光,如燎原之火,辉映了整个福建的未来。




囊萤楼历史照片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组织史资料》记载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是

“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党组织”。

三位年轻人聚集于此,共论中国革命的发展,畅谈理想前途。他们是:罗扬才,厦门大学教育系学生,住在囊萤楼111室宿舍,1925年11月到广州参加大学学生代表会,经共青团广东团区委书记杨善集与区委宣传干事罗善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厦门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李觉民,集美学校团支部书记,小学教员,1926年1月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经罗明、杨善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罗秋天,在广东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1926年2月转学厦大。




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肖像照

年纪稍长的罗秋天,首先传达了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他说:“我是奉广东区委的命令转学到厦门大学读书的,行前,中共广东区委要我到厦门后,立即同你们两位取得联系,尽快把党支部建立起来,大力发展厦门地区的革命形势。今天开会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和确定建立党支部的问题。”

罗秋天抵厦前,厦门地区只有两名中共党员,按党章规定不能成立党支部。中共广东区委为了能尽快地在厦门建立党组织,决定调派广东大学学生、中共党员罗秋天转学到厦门大学读书。这样,厦门地区便有了三名中共党员。

在座的三位中共党员,党龄都不长,罗秋天入党还不到一年,罗扬才入党才三个月,李觉民入党才一个多月。他们深感责任重大,革命热情高涨,满怀必胜信心。罗扬才和李觉民都结合自己在集美学校师范部的革命实践,表述了自己的看法,赞成即日成立党支部。

谁来当支部书记?罗扬才是厦大教育系预科、本科学生,相对来说是“老厦大”,革命热情高,工作能力强;李觉民是小学教员,同时担任国民党厦门市党部的职务,活动比较多;罗秋天刚从广东转到厦门,对厦门情况不熟悉。中共广东区委十分重视厦大工作,确定罗扬才担任厦大党支部书记。




中共厦大支部在囊萤楼成立场景(国画,谢华斌创作)

就这样,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了!党支部的成立,使得厦门乃至闽西南的革命活动犹如火车有了火车头,立即加速开动起来。他们积极开展工作,2-3月间即发展了首批党员18名。同年3月,厦门地区共有党团员43人,成立了党团混编的厦门特别支部干事会,下辖厦大、集美小学、禾山、大中4个党支部和中山、育清、集美师范3个团支部。

中共厦大支部的诞生和厦门党组织的发展,成为领导厦门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在党组织领导下,厦大进步学生联合厦门各界,汇聚人民力量,掀起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如“声援五卅”运动、反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举行“五九”国耻纪念日活动、迎接北伐军入闽,并掀起工人运动高潮。




1927年元旦,罗扬才在欢迎北伐军入闽“祝捷”大会上演讲。

由中共厦大支部点燃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烧起来,并迅猛地向闽南、闽西地区蔓延、扩大。以厦大支部发展的党员,和协助招收广州农讲所学员9名(在学习期间均加入共产党)为骨干的队伍,分赴闽西南各地创建党组织,仅一年时间,闽西南地区就发展了230多个党员,建起28个党支部。




大革命时期厦门大学党支部、中共厦门市委演变示意表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成为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由此揭开福建党史的新篇章。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地——囊萤楼于1988 年4月被确定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2006 年6月,囊萤楼作为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之一,先后被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囊萤楼近照




参考文献:

[1]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组织史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2]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史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组织史简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3]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厦门革命遗址上的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7月;

[4]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史编委会,《厦大党史资料第一辑》,厦门大学出版社编印,1987年12月;

[5] 陈炳三,《厦门大学革命史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


文| 董健岚、林秀莲

编辑| 莫  西

图片来源| 厦门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