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百年校庆的到来和校庆系列活动的开展,史料与实物捐赠活动也持续推进,师生、校友们掀起了将“青春记忆献给母校”的热潮。
1949年厦大录取新生名单(福州区)、
1950年1月25日厦大休学证
这张“国立厦门大学录取新生名单”和“国立厦门大学休学证”记录着一段特别的求学故事。故事主人公曾定是厦门大学1950级生物系学生。1949年12月,厦门大学在福州设立考点举行招生考试。其时,曾定是福建省立福州中学高三在读生,因尚未取得高中毕业证书,按规定不能参加考试。为此,他特地给厦门大学招生组写信,附上之前学习情况,承诺必定如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希望取得考试资格。不久,他收到了厦门大学同意参加入学考试的回复,并不负众望,以第一名成绩被厦门大学生物系录取,录取名单刊登于报纸上。然而,求学之路并不平坦,虽然全国已经解放,但是台海局势紧张,福建尤其是厦门地处海防前线,仍然处于战火之中。从福州到厦门路途中又常有山匪出没,家人出于安全考虑,让曾定申请休学半年,直到1950年中才进入厦门大学学习。
这张迁徙途中的照片记录了厦大理学院、工学院短暂内迁龙岩办学的历史。1950年夏,朝鲜战争爆发,台海局势紧张,厦门大学地处海防前线,经常遭到空袭炮击。为了保证教学、实验的正常开展,1951年3月,理学院、工学院奉命疏散到龙岩白土和溪南。师生执杖肩包、抖擞徒步迁移,4月1日,复课的钟声在龙岩敲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卢嘉锡、陈景润、田昭武、张乾二、肖培根、林鹏、阙端麟,7位这一时期的师生先后成长为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1952年2月底,随着厦门海防的巩固,厦门大学理、工两院回迁厦门。作为理学院的一名学子,曾定是这次搬迁的亲历者,他所珍藏的这张行军照正是这段峥嵘岁月的见证。
曾定老师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主任、肿瘤细胞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现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一组组的老照片、毕业证书、获奖证书,既是曾老师在校学习、工作、生活的生动记载,也是厦门大学生物系发展历程的一个历史缩影。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到来前夕,曾定老师时常和校档案馆工作人员联系沟通,了解档案馆的保管条件和使用规范,表达了将自己的收藏全部捐赠给母校档案馆的愿望。档案馆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协助曾老师整理、复制相关史料。曾老师收集家庭档案之齐全,保管之完善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包括了自己从幼稚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月考成绩单、毕业证书、体测成绩表,工作后的聘书、奖状、荣誉证书;还有其父曾叡先生的毕业证书、任职多所学校的聘书,以及参与创办福建省博物研究院相关文书等珍贵史料与实物共计350余件。不少藏品年代久远,品相良好,极具史料价值与文物价值。鲐背之年的曾老师亲自将这些珍贵史料分类梳理,并将老照片一一辨别、标注说明,毫无保留地捐献给我校档案馆。档案馆将照片重新洗印,把复本留给曾老师,方便他随时翻阅。
近期,档案馆陆续收到不少捐赠。我校历史系陈明光老师捐赠了珍藏数十载的硕士准考证和博士研究生证。这两件实物不仅是陈老师学习生涯的宝贵记录,在厦大研究生培养历史上也颇具意义。“198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准考证”是厦门大学首批发出的标明“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准考证之一;编号第84015的研究生证是厦大首批举行统一考试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证之一。
198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准考证、
1985级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证
原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虹凯老师继去年捐赠打字机、试卷、证书等一批史料与实物之后,近日又捐赠了厦大1984年招生录取电报、1984、1985年新生入学注意事项、致新同学信函等反映浓厚时代气息的珍贵校史资料。
连文成校友为献礼厦大百年校庆创作了《百年厦大》《校友情谊》《百年荣光》三首歌曲,送校档案馆备份收存;孙立川校友捐赠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先生写给他的书信;广东校友会单明校友转来蔡靖华先生捐赠的《蔡馥生文集》《爱国归侨黄复康一家》书籍。蔡馥生、黄复康系蔡靖华先生的父亲、外公。蔡馥生1923-1927年先后在厦门大学预科、商科学习。黄复康1925年曾任厦门大学总务处办事员。
蔡靖华先生捐赠的《蔡馥生文集》、
《爱国归侨黄复康一家》
一件件珍贵的史料,承载着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蕴含着一份份真挚的爱校情感。这些沉甸甸的礼物,是师生、校友献给厦大百年校庆的特别贺礼,将永久珍藏在母校档案馆,为厦大历史文化研究与展览宣传提供宝贵素材。
厦门大学的百年足迹,有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