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就是生产力”,这是厦大和宁德的共识。
宁德市领导求贤若渴,重视高校人才,重视校地科技合作发展策略。每年“9·8”投洽会,宁德市领导都会专程到厦大开展交流座谈,希望能得到厦大人才、科技的支持,厦大对此作出积极回应。2013年,校市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补充备忘录;2020年6月,双方签署了《关于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全面务实合作,希望“打造校市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标杆,为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宁德在摆脱贫困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丰富的实践创造和不断形成的宝贵精神,一直是厦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厦大在宁德设立“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仅2018年就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和各类教职员工近1000人到宁德研修学习,先后组织了60多支社会实践队赴宁德开展学习活动。
厦大努力发挥“智囊团”作用,在战略规划、对策研究方面为宁德提供支持。厦大科研团队先后开展了“福建省宁德市‘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精准扶贫的宁德经验研究” “扶贫开发‘宁德模式’内涵” “宁德市推行基本养老保险全民参保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多个项目,为宁德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厦大还组织了多支师生科研团队围绕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多年来,厦大与宁德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密切科技合作,切切实实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厦大每年选派“博士生地方服务团”前往宁德市各县(市、区)开展实践调研。厦大在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学、生物医药产业、红树林自然保护、废弃物再生材料与技术研发等领域积极承接了宁德市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多项。
厦大“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技术被引进宁德的厦大校友企业,于2009年底建成福建省首个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填补了福建省高性能磁性材料产业的空白;
厦大与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创新、医疗平台、人才培养、资本投资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宁德医药健康行业发展。
厦大与宁德时代(CATL)等重点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实际合作,厦大田中群院士多次到CATL就动力电源前沿问题进行研讨。2016年,CATL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厦大孙世刚院士被敦聘为进站院士,为CATL的科研工作把握和指引方向,并培养、输送科研人才。2019年,厦大与CATL、清华大学等企业和高校联合在宁德组建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厦大与宁德深入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不懈努力。2016 年至2019 年,厦大在发展规划、文化传播、项目论证等方面共承担宁德市项目十余项。厦大与宁德合作出版的《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周宁抗日战争期间珍贵资料集》等文献,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存凭、留史、资政、育人”作用。2015年至2017年,厦大“闽东之光”暑期社会实践队连续三年获得厦门大学思政实践教学一等奖,2018年,实践成果《乡村百年》第一辑《历史文化名村浦源》由厦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宁德福鼎市赤溪村的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由厦大主持的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习近平在宁德期间思想方略研究”以及宁德市委委托课题“运用新媒体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学习大军’为例”等项目,均取得了优异的课题研究成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厦大与宁德持续深度融合,必将为海丝福建的建设承担起更大责任,必将为建设新宁德、新福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