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事增华 文博育人:百年厦大“掌”中读(一)

时间:2021年11月01日

来源:

浏览:

 编者按:2021年是厦门大学建校百年,幸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百年来,厦门大学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百年来,厦门大学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历经创校初期的开拓、抗战烽火中的坚守、建设新中国的奋斗、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凝聚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之魂,锻铸了“南方之强”的气度与风骨。

厦大文博管理中心推出“百年厦大‘掌’中读”系列,以时间为轴,重温 “厦大初创”、“长汀岁月”、“人民新厦大”、“南强春天”、“奋进一流”的百年足迹,感悟百年厦大积淀的精神与文化,从中汲取奋进新百年的磅礴力量。


厦大初创(1921-1937)


1

鼎力开校


陈嘉庚(1874-1961)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国家危难和民族觉醒的严峻时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坚定信念,返回故乡筹办厦门大学。1919年7月13日,陈嘉庚在厦门浮屿陈氏宗祠召开各界特别大会,发表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当场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大洋,经常费三百万大洋,这是陈嘉庚当时的全部资产。

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留影

1920年6月,陈嘉庚组织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聘请黄炎培、余日章、汪精卫三人为之规划,之后又延请蔡元培、李登辉、郭秉文、胡敦复、邓萃英、黄琬、叶渊等著名人士共同参与筹备。同年11月1日,筹备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推举邓萃英为校长。

《申报》1921年4月16日报道厦大开校式盛况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藉集美学校礼堂举行开校仪式,借用集美学校新落成的即温楼为校舍。陈嘉庚、邓萃英和应邀前来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博士等在开校式上演讲。福建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派代表出席,厦门道尹及各界名流、厦大师生共三千余人参加了开校仪式。

嘉庚先生亲自题写的厦门大学校舍开工奠基石

陈嘉庚为厦大选址“躬亲遍勘各处地点”,最后选定厦门岛南端背靠五老峰、面朝大海的郑成功演武场故址。1921年5月9日,陈嘉庚特意在这个曾签定“二十一条”的国耻纪念日,率领全校师生为厦大首批校舍奠基,教诲后人勿忘国耻。

演武场上一字排开的群贤楼群

1922年底,映雪、集美、群贤、同安、囊萤五栋楼相继竣工。之后,又建造了生物学院大楼、化学院大楼和博学楼、兼爱楼、笃行楼等校舍。陈嘉庚主持建造的厦大校舍,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闻名遐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嘉庚建筑”。


2

办学有成

林文庆(1869-1957)

1921年7月,星马华人金融业、树胶种植业先驱林文庆出任厦大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在任长达16年,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广揽名师,培育英才,潜心学术,厦门大学迅速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21个系的多科性大学。

1926年,林文庆校长与全体教师合影

陈嘉庚认为“独是师资一项,最为无上第一要切。”厦大为实施世界之大学的发展计划,重金礼聘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如文学家林语堂、鲁迅,历史学家顾颉刚、张星烺,教育学家孙贵定、雷通群,生物学家钟心煊、秉志、(美)莱德,化学家刘树杞等等,一时群贤毕至,名师云集。



1931年12月创刊的《厦门大学学报》

厦大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创办了《厦门大学学报》和各种学术刊物。在国学、教育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初步形了成厦大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奠定了厦大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办学方向的基础。



陈万里著《闽南游记》,艾锷风、戴密微合著《刺桐双塔:中国晚近佛教雕刻研究》,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教育学院附设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合影

化学实验室

1923年美籍教授莱德(S.F.Light)发表在Science的《厦门大学附近之文昌鱼渔业》

     国学研究院汇聚中外名家,形成厦大的人文学术传统。1926年,国学研究院向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2名,厦大成为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教育学科附设小学和心理实验室,仪器设备国内一流,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还出版了许多教育名著,多为国内各大学采用为课本或指定为参考书。化学系实验设施齐全,为教学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内小有名气。生物学系闻名海内外,尤以海洋生物学为最,美籍教授莱德(S.F.Light)1923年发表在Science的《厦门大学附近之文昌鱼渔业》,是厦大海洋生物学最早闻名于世的重大研究成果。


1931年,十周年校庆全校师生合影。




林文庆校长主张“养成各种高等专门人材,使本校学生虽足不出国外,而其所受之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厦大名师垂教,教学设施完善,图书馆藏丰富,毕业生广受社会各界欢迎,各地“争相延揽”。

1928 年3月中华民国大学院颁布厦门大学获准立案的训令

1928年3月,中华民国大学院认定私立厦门大学“基金充裕,成绩甚佳,各种设备,亦极完善,方之他处,有过无不及”,厦大因此先于当时其他私立大学获得政府立案。


3

变卖大厦 维持厦大

陈嘉庚先生当年变卖在新加坡三幢别墅之一的经禧律别墅

1929-1933年,陈嘉庚的企业陷于困境,办学经费日渐匮乏。亲朋好友劝他停支集美、厦大两校经费,陈嘉庚不允,认为“两校如关门,既耽误青年学子,更影响整个社会”,“一经停课关门,则恢复难望”,毅然卖掉新加坡的三幢别墅,充作厦大经费。

1938年8月24日,教育部发布训令,表彰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陈敬贤、林文庆。

1937年,在无力维持厦大办学的情况下,陈嘉庚将厦大无条件献给国家。


4

革命火种

左图为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的所在地厦大囊萤楼,右图为罗扬才烈士。

1926年2月,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厦大教育系学生罗扬才任中共厦大支部书记。从此,“革命”成为厦大的光荣传统。

左图为肖炳实租住的厦大大南新区 16号(今大南3号),右图为肖炳实教授。

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的活动转入地下。厦大教授肖炳实在厦大的住所成为中共福建省委聚会秘密据点、中共福建与党中央联系的联络点、中共中央拨给福建省委经费由其秘密转交。在这里,福建省委召开重要会议,研究部署革命运动,厦大成为省委指导全省革命运动的重要据点。

文字整理:张璐阳

编      辑:莫   西

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