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类博物馆讲解员的自述(下)

时间:2023年10月14日

来源:

浏览:

黄诗怡 厦大人类博物馆 2018-05-31 22:00


近日来,小编闭门思过,

对天发誓,一定不再偷懒,

加紧修炼,方得重见天日。

上回没有说完的故事,

现在接着说吧。


(上期回顾)

勤工故事 | 一位人类博物馆讲解员的自述(上)

访者“万花筒”(下)


▲人类博物馆正门



NO.3 呼朋唤友型


“科举小抄诶!姐妹们快来呀~~”

(接着一群“姐妹们”一拥而上,

功力不佳的馆员只能暂时退居外围,

请出馆内长老们镇守展厅…)


▲馆内人流量高峰一览


甲:“这幅字画你认得不?”

乙:“对对对,我想起来了,X馆也有…”

甲:“这一大一小的字可玄乎了…”

乙:“这啥字?”

……无限对话循环……

(插不上话、默默微笑(* ̄︶ ̄)


第一印象:成群结队、一唱一和、熙熙攘攘

好奇指数★★★

内心orz: 尊重来客,不生气,要友好,我听就好了。


NO.2 萌娃型


幼儿园大军


我:“哇!小朋友快看,这是武侠片里的剑喔!”

娃甲:“哇哦~”

娃乙:“看剑!我是大侠。”

娃丙:“噗嗤,我要倒下了%…”

(活生生的影视剧现场呐……)



娃甲:“呜呜呜…哭o(╥﹏╥)o”

娃乙:“哈哈哈…笑(*^▽^*)”

娃丙:“排排坐,听话话…”

(众生百态,熙熙攘攘,吵吵闹闹,

呜呼哀哉,我…瞬间沧桑)



娃:啥也不说,傻傻盯着文物看,一边听爸爸讲,一边点头,乖巧脸

(请收下身后怪阿姨的膝盖…萌化了

最喜欢听话乖巧的小朋友了)


第一印象:小、萌、闹

好奇指数★★★★★

内心orz: 又爱又恨?萌萌的小朋友们总是瞬间把老阿姨的心暖化了,不过幼儿园大军来临的时候也如临大敌,哎… 复杂ing…



NO.1 专业型


“同学,这堆花杯似乎和旁边的盖子

是一套的喔…”

(对于不知道的,表示不置可否)

▲特殊的来访者



“同学,这诸葛碗应该和诸葛亮无关吧…”

被猜中下文了,点头肯定,对对,您太对了。


第一印象:专业脸、学者风范、通今博古

好奇指数★★★★

内心orz: 膜…大佬


上述言语,皆为笑谈。诸位看官,笑笑便好。


万花筒,众生态。


作为“少侠”阶段的义务讲解员,最需要修炼的莫过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虽偶尔也感到头疼,但也收获颇丰。

通过和访者的交流,我们得以增长见闻;

时而遇到专业者指导一二,亦不失为一番奇遇;

当获得访者的肯定时,我们欢呼雀跃,自信也随之而生。


在一次次的接待中,我的各方面能力随之提升,从原本怯生生到应对自如,

能够见证自己的成长,便不虚此行



三、大侠:讲解场所初转换


▲人类博物馆窗



进阶大侠的时间,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多则几年,少则半年。

不论多么想抓紧时间,

它还是偷偷从指缝间溜走。


新·征程




入门功法变成了个人自创法门

此时的讲解稿,不再千姿百态

而是呈现出讲解员自己的个人风格


除此之外,写稿亦成为此阶段必备技能

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文物背后的故事

增进对系列文物的了解

为自己的功法增添属于自己的内容

▲欢迎扫码关注嘞~



“厦大人类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作为一个新的修炼场所

为我们洞开大门



当缺少了声色表演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如何从众多文献中脱颖而出,

找到自己诠释文物独一无二的方式?



这两个问题成为引导修炼的主要线索。


此种修炼至大成者,

不同风格的讲解稿可信手拈来

熟稔的沟通技巧,

往往能令馆内派遣重要访客的接待任务



出门游历





此中表现优异者,可走出博物馆,

将讲解场所转换至舞台,

为大众进行科普讲解。



▲左:厦门大学首届“党在我心中”讲解员风采大赛

▲右:福建省第二届科普讲解大赛



文物由具体物品变为图片,

过去走马观花式(以讲解文物的数量堆积为基础)的讲解方式不再适用。





对一件文物或一个专题进行深究,

展现出的精细化、逻辑化的内容,

方可成为舞台的主角。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携手厦门一中聚焦“工匠精神”



出门历练,正是每位大侠想要继续进阶,所需要经历的步骤。

只有当我们不再满足于头顶上的一方天空,

喜欢更加广阔的云海

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走得更远


展览成趣



▲“拒做低头族”特展



对于博物馆而言,除了日常展览外,

必不可缺的是专题展览,

“拒做低头族”之后一年,

“馆藏台湾文物”特展接踵而至。


▲“馆藏台湾文物”特展



从策划到开展,

此中过程一言难尽。

既需要不断调整现实与计划之间的距离,

也需要团结己身合理分工及有效开展工作。


▲“拒做低头族”特展现场


▲“拒做低头族”特展现场


这与新秀时期的“舞刀弄枪”可不同,

现场展览活动是“真人真事”,马虎不得。


▲“馆藏台湾文物”特展筹备


一群志同道合之人集结在一起,

发出的光芒足以耀眼。


除了获得展览经验外,

最棒的一件事情,就是和你们成为朋友


▲“拒做低头族”特展合影


这一段旅程


故事终于走到尾声。


修炼之途,艰难万分,却也并不寂寞。

在这里,有着前辈们从学习、工作到生活

——面面俱到的指点;

有着同僚们不论悲喜,皆洗耳恭听的欣慰

一群文博爱好者分享着各自所喜欢的事物,

交流着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讲解经历。

偶尔聊些奇闻异事,时而互相调侃对方。




一名讲解员的日常,大概就是:


▲上午八点三十分

从美梦里醒来

吃过南光暖暖的早餐

来到馆内签到

伙伴们陆陆续续到来

见面微笑,相互问候



▲九点二十五分

第一批来访者到来

兴趣盎然地讲完第一个展厅

由第二展厅的朋友接力继续



▲一楼的“八大铜人”

是馆里最有活力的存在

常常和他们面面相觑

发呆地度过一个半天

有时看些自己喜欢的书

聊些最近热门的话题



时间总是很快

▲十一点三十分

离馆,到南光吃午餐,很欣慰

因为距离下课饭点还有二十分钟



大学四年,终于拥有一个归属地,

它永远敞开怀抱,它永远都在那里。

来到这里,不枉此生。


我的修炼之路,就说到这里。

我还在让自己成为“有缘人”的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

却也因为热爱,所以坚定


常来看看,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欢迎各位到来。


▲期待您的到来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简介(下)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现有七个展室和一个碑廊,共有近6000多号文物,包括旧、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以及少数民族、闽南风俗、南洋民族的文物,还有从猿人到现代人进化的系列模型和碑廊。陈列品展示人类及其文化的进化,侧重展示中国东南区文化和南洋文化。其中台湾圆山遗址的新石器、陶器为中国大陆的唯一收藏。除了发挥科研、实习教学的作用之外,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作为厦门市和福建省的重要科普教育基地,同时在社会上也发挥了重要的知识普及教育功能。


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20

下午:14:30-17:20


图 |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文 | 黄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