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校园|春夏秋冬 四时有趣——文博管理中心走进演武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时间:2023年12月04日

来源:

浏览:


11月28日下午,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博物育美·以美化人”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厦门市演武小学,开设“四时有趣——厦大文物里的春夏秋冬”主题科普课堂。厦门市思明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许佳娜,厦门市演武小学副校长吴海燕,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主任王瑛慧、副主任陈梦等出席活动,思明区科学技术协会与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也参加了活动。





文博管理中心科普志愿服务讲解团队以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依托,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古代诗词典故、优秀传统民俗,通过课堂讲演、趣味互动、手工创作、图文展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展现文物与节气背后的故事,带领演武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科普之旅。





课堂上,讲解员通过与清明、立夏、立秋、冬至四个代表性节气密切相关的馆藏文物,运用趣味图片视频、文物三维图像、自制精美明信片、生活场景重现等方式,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历史、习俗、科学知识等。



课程内容丰富扎实、讲演方式生动有趣,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积极互动。



在手工创作环节,讲解员带领同学们体验立夏“画蛋”习俗,设计绘制了可爱有趣的小动物、大胆撞色的“抽象画”、充满童真的卡通形象等,尽情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大胆有趣的创造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入脑入心。


(左右滑动可查看图片)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收获颇丰,积极表达了他们的感受。



六年1班 薛语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教室里我听着朗朗上口的歌谣,看着手里写有“雨水”并印着一只“清岫玉蛙”的明信片,第一次对“节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台上的讲解员姐姐先从太阴历、太阳历讲起,再介绍对季候变化最为灵敏、指导农事最为准确的时间序列——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各有特色,有“介子推割股奉君”典故的清明、“立夏蛋,满街甩”习俗的立夏;万物皆繁盛的立秋以及“大如年”的冬至等。老师还介绍了明信片上的文物,比如“清明”所对应的瓷枕、“冬至”对应的玉璧,以及它们的作用。我专注地听着,生怕漏掉哪一个不知道的知识点。


六年1班 彭秋缘

二十四节气小雪刚过不久,瑟瑟寒风吹向大地,却丝毫不减我们想认识二十四节气的求知热情。在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我们探索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二十四节气能够反映最为准确的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还被国际气象界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些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智慧。


六年1班 王熙和

一年的四季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细雨连绵、微雨飘摇的清明,热辣奔放的大、小暑,又有凉风习习、硕果累累的立秋,还有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的冬至。这是一堂奇妙有趣的课程,讲解员姐姐讲得生动有趣,画蛋的体验也特别好玩,让我不得不惊叹,二十四节气真是奇妙!


同时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讲解员也在课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讲解员感受

方若薇


作为文博管理中心的讲解员,我有幸参与在演武小学开展的“科普进校园”活动。在课堂讲演中,我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和手工等形式,带领同学们开启一场学习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科普之旅。同学们求知如渴, 积极思考,乐于分享,展现出对科学、文化、传统知识的极大兴趣 。

作为一名学生讲解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将文化与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让他们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也意识到讲解员自身应做好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为科普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领导来宾在演武小学吴海燕副校长的陪同下,参观本次活动的配套图文展板,并对科普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科普进校园”活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收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厦门市思明区科学技术协会和演武小学的全面肯定。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以人类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切入点,通过互动课堂、图文展览等的方式,揭示二十四节气背后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展示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科普与美育有机结合,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展馆、走进生活,引导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坚定科技自立自强、文化自信自强。




文稿|林羽昕

图片|张伟民

编辑|陈奥 李雨芊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