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有约 ·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时间:2023年11月10日

来源:

浏览:

# 鲁迅纪念馆

#Lu Xun Ji Nian Guan

在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

你是否在厦园里看到了

四处奔走打卡的“博物馆爱好者”?

“展馆走透透”环节中

不知你是否有留意到

集美楼下竖立着这么一幅海报?

是的

这里是鲁迅纪念馆

经过数月的筹备与更新

2023年5月18日

鲁迅纪念馆重新开馆

以崭新面貌迎接着各方观众


提起鲁迅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坚决与无私,

还是林语堂所称赞的

“一头令人担忧的白象”?

是走异路的文人,

还是善于呐喊的“圣人”?

翻开《鲁迅全集》,

一篇篇熟悉的文章

勾连起我们所熟悉的鲁迅先生

今天

让我们相约鲁迅纪念馆

走进鲁迅先生


鲁迅纪念馆沿革



厦门大学于1952年10月创设鲁迅纪念室。纪念室设于集美楼二楼原鲁迅先生在校任教时居住过的房间。1956年,为纪念鲁迅诞辰75周年、逝世20周年及到厦大任教30年,原纪念室重新整理,并增设陈列室一间,陈列鲁迅在厦门的著作及有关资料,纪念室由宋庆龄亲笔题字。1976年10月,学校对鲁迅纪念室进行全面整修,补充大量从全国各地征集和复制来的照片和纪念文物,增辟了三间陈列室,纪念室扩大到集美二楼的六个房间,并将鲁迅纪念室更改为鲁迅纪念馆,同时采用郭沫若先生的题字。此后,纪念馆于1981年、1996年、1999年、2006年进行了四次重新布展。2023年4月,鲁迅纪念馆再次进行整体性更新布展,并对功能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纪念馆现有6个展室,第一展室为“鲁迅生平”,第二室辟作纪念室,第三展室是“鲁迅与许广平”,第四室为“鲁迅与厦门大学”,第五展室为鲁迅故居,室内摆设按鲁迅当年居住时的原貌布置,第六展室为资料室,收藏鲁迅著作及相关研究资料。第三、四、五展室是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的展出亮点与特色。


鲁迅生平


这一展室

回顾鲁迅先生的

人生轨迹及思想历程

从绍兴到上海

鲁迅先生一生辗转

为了寻找拯救国民灵魂的道路

而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

剪掉了长辫子

留下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一张照片

在这张照片背后

鲁迅写下了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



在钱玄同的邀请下

鲁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

加入“五四”启蒙者的行列

由此开始了他坚持一生的

对国民的“文学疗救”

创作出

孔乙己、闰土、祥林嫂、子君和涓生

等著名的人物形象



此后

鲁迅辗转厦门、广州和上海

并在上海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十年


纪念室


这里陈列了社会各界人士

对鲁迅先生的挽联挽幛

鲁迅先生没有丝毫奴颜媚骨

是中国最坚硬的脊梁

展厅中还陈列了

政要领导的题词

以及文化届名人

对鲁迅先生的赞扬和评价



鲁迅与许广平


与西装革履的新派教授相比

鲁迅的补丁长衫

显露出些许的不修边幅

但在授课时

其展露出的跳脱俗世的率性

和洞见凡尘的睿智

却吸引了女师大学生许广平



在一次次表白后

鲁迅终于不再顾忌

向许广平表示:

“我可以爱,你胜利了。”

而厦大正是两个人爱情的驿站

两人间的脉脉深情

流淌于《两地书》之中



沪上十年

是鲁迅与许广平生命中

弥足珍贵的时光

绵绵爱意,静谧祥和

鲁迅逝世后

许广平“把一切还给鲁迅先生”

向世人诠释了

何为洗净纤尘、温润岁月、雕刻时光的爱情



鲁迅与厦门大学


1926年9月

应林语堂先生邀请

鲁迅来到厦门大学

任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

开设《文学史纲要》

《小说选及小说史》

《声韵文字训诂专业研究》

三门课程

课程座无虚席,堪称盛况



除教学外

鲁迅在厦大期间

还撰写了17万字的著作

其中包括著名散文集

《朝花夕拾》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

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鲁迅曾为厦大学生陈梦韶创作的

《绛洞花主》撰写小引

这也是鲁迅馆重要的馆藏



鲁迅故居


这里是鲁迅先生当年的生活处所

房间内的摆设并不华美

用具更是寥寥

但这种朴素、清简的生活作风

也正是鲁迅先生自身人格的体现




看到这里

你是否也对这位

朴实、刚毅、坚强的先生

产生崇敬之情呢?

让我们相约集美楼

共同倾听鲁迅的故事吧!


小彩蛋

馆内多处灯盒

印有鲁迅名言

期待你的打卡!




文稿|罗晓寅 李雪瑶

图片|林晓培 庄华 陈世展

编辑|陈世展

厦大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