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人类文明 涵养爱校情怀

时间:2023年11月10日

来源:

浏览:

探寻人类文明

            涵养爱校情怀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参观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挖掘厦大校园文物资源,继承爱校荣校优良传统,增强支部党员文物保护意识、提升审美素养,2月28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魏文龙、许通带队,本科生第一、第二党支部来到思明校区,在文博管理中心孙雯老师的讲解带领下,参观了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常设展及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特展。

在常设展部分,孙雯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博物馆馆史,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所集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为一体的专科性博物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在首任馆长林惠祥先生的大力支持下,1952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成立。林惠祥先生还参与了校主陈嘉庚先生主持的有关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活动资料的整理、编辑工作,协助整理出版刊物,参加《南侨回忆录》《大战与南侨》等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为厦大文物保护和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同学们认真倾听讲解,感悟厦大先贤们的赤诚爱国之心,爱校荣校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落地生根

同学们跟随孙雯老师的讲解,从鸿蒙初辟的史前时期,到匠心凝聚的历史时期,再到向死而生的精神信仰这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图卷里,探寻人类的起源、迁徙和发展,感受精神文明与科学科技的进步,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同学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鸿蒙初辟

史前文明

在史前时期展厅,石斧、石锛等一批制作精良的石器,将人类文明早期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


碑廊

碑廊

在碑廊,融合了大量宗教文化的墓碑、神猴、神蛇,为同学们展现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显示了中华儿女将外来文化融会贯通的智慧。


匠心凝聚

审美艺术

在审美艺术展厅,一件件精致的陶瓷工艺品、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和好奇心,中华民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登峰造极的手工水平让同学们倍感自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参观图片


向死而生

精神信仰

在精神信仰展厅,大量的文物呈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丧葬文化和宗教文化,各式的精美神像和传说彰显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万寿岩

洞天遗珍

跟着孙雯老师的步伐,同学们来到“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特展。万寿岩遗址被称为“最幸运的文化遗产”,背后有一段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经历。1999年9月,由福建博物院、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三明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万寿岩进行考古试掘,出土了大量远古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此次发现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

2000年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就万寿岩遗址保护做出两次重要批示,万寿岩建址不再被开采,对万寿岩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得到了全面推进。它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到了十几万年。同学们聚精会神听孙雯老师娓娓道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入同学们的心田,“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铿锵之音深深印刻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


芯青年

谈感想 说体会

在孙雯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下,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在问答中更深一步了解各个展品背后的故事,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物馆藏品丰富、布局合理、环境怡人,更是为参观者提供了人性化的观展支持,奉献了极佳的观展体验。下面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参观感受。

陆琴欢

在人类博物馆的一小时参观,我们好像坐着时空穿梭机在历史洪流里探索。那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我只觉得是路边随处可见的石块,却是原始人类的生存工具,从史前旧石器时代到现代,石器、陶器、青铜、瓷器,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发现探索,创造更优越的物质精神条件。

刘学铜

在其他地区很少能看见如此具有闽地特色的展览,汇聚海内外各种文化特色,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展堂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薪火相传,文明永续”的力量,通过与时空的对话激励我们更加坚定的向前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担当。

欧亿强

这次参观人类博物馆有很多文物及其相关的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博物馆中,处处都有林惠祥先生的曾经留下的痕迹,他将一生辛勤搜罗和积存的文物、图书数千号全部捐献给厦门大学,设立人类博物馆,为我国人类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夏菁懋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以“人类博物馆”命名的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同时也因身为厦大学子而感到非常的骄傲。博物馆以石器开头,以万寿岩遗址结尾,时间贯通古今,文物各类各样。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万寿岩遗址保护所签署的文件让我印象深刻。遗址保护,更多的是文化的价值,不能因为经济而将文明深埋地底。

杜俊蓉

从几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到现在的科技世界,这部历史长篇连续剧,让观众在悲喜交集和感慨万千中感受到浓墨重彩的璀璨文化。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自然界的每一个生物,包括我们赖以生存浩瀚而无私的宇宙。让我们尽自己所能,去书写人类更辉煌的历史,创造属于我们人类的更美好的未来。

陈煌煌

今天的博物馆之旅,我印象最深的是唐三彩。我们欣赏了怒目圆睁、威风八面的天王像,高大健美的束尾宝马俑,以及各种按比例缩小仿制的唐朝人民的生活用品。老师也为我们讲解了唐三彩在古代的作用与象征意义,让我更加了解这一段历史。

李铃铃

看到博物馆展示的石器,原始人类很早就用它们来切割东西,让我感到难以置信,原始人类想出的办法甚至连此刻的我们都可能想不到!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期望还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多了解人类、了解历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 张昕旸

文字 | 张冯遥 刘亦秦 李婧雯

排版 | 叶欣滢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